作者:admin 時間:
2017-03-02
近些年在國內,霧霾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現象。 在國外,“霧霾”這個熱詞一樣困擾著人們,多國遭受霧霾的困擾,大氣污染已成為全球諸多城市的“流行病”:
2016年12月16日,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成為各大媒體眼中的“全球霧霾之都”。當天烏蘭巴托巴揚霍舒區的PM2.5濃度一度飆升至1985微克每立方米,部分地區的天空變成了紅色。蒙古沒有什么工業,為什么霧霾如此嚴重?
因為在蒙古長達半年的冬季,烏蘭巴托一半以上的民眾自己燒原煤或者木柴取暖,導致霧霾指數爆表;
在歐洲的波蘭,亦以產煤著稱,整個冬天都被霧霾籠罩,該國90%的電力來自煤電,89%的供熱也依賴煤炭;
2015年9月20日,印尼蘇門答臘島陷入霧霾已半月,肺病病人增加了10%以上。而此次霧霾的成因被看作是焚燒芭蕉樹導致的。
看來霧霾的成因多種多樣,總的來說在中國等國,霧霾惡性循環的源頭還是在于煤炭產業,在我們為國內的霧霾而頭疼不已的時候,也參考下曾經著名的“霧都”當初是怎樣成功治理霧霾的吧。
英國:能源結構改革和立法嚴控
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時,英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。為了遏制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、粉塵等物質形成酸霧,英國政府出臺《清潔空氣法》,劃定禁止燃燒煤炭的“煙塵控制區”,進行壁爐改造,并給予一定補貼。之后的10年,倫敦顆粒物年均濃度降低約80%,二氧化硫降低60%。
之后英國又曾出臺《空氣污染控制法案》,限制油品中硫的含量。2008年,英國啟動“環境改善基金”,吸引對霧霾防治和綠色能源技術的投資。在政府的政策主導與能源結構調整的共同作用下,倫敦的“霧日”大幅減少,擺脫了“霧都”的綽號。
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和頁巖氣使用
日前政府部門發布《規劃》稱,能源結構調整進入油氣替代煤炭、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更替期,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,能源綠色轉型日益迫切,這需要大幅提高天然氣占比。
其中,常規天然氣“十三五”時期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萬億立方米,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6萬億立方米;頁巖氣“十三五”期間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,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.5萬億立方米。
國家能源局發布《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》提出,2017年將推進頁巖氣國家級示范區新產能建設,力爭新建產能達到35億立方米。
據悉,“十三五”期間,隨著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快,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提高,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,從根源緩解霧霾現象。
頁巖氣現在的使用如何?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么影響?
全球范圍看,美國是唯一實現頁巖氣大規模開采使用的國家,其他國家產量都不大。美國通過頁巖氣的產業變革大大減少了對石油和煤炭的依賴,并直接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,頁巖氣的成功開發和商業運作在世界范圍內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,刺激了全球開發頁巖氣的熱情。中國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的頁巖氣發展規劃,意在刺激頁巖氣的發展。
對中國來說,非常規天然氣(煤層氣和頁巖氣)的發展非常重要。因為中國是天然氣凈進口國,對外依存度很高,2016年就達到了33%,同時中國的頁巖氣資源又非常豐富,可采儲量達31.6萬億立方米,為世界第一,是中國常規天然氣儲量的近10倍。
美國頁巖氣成功的誘惑力很強,如果中國頁巖氣能有美國2013年的產量,就可滿足2020年天然氣占能源結構10%的要求,一方面利于霧霾治理,另一方面也支持了低碳經濟轉型,實現能源的結構型調整,根本上控制了環境污染。